江西
江西风情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江西频道首页 > 人物 >

工艺美术大师冯金玲的瓷艺人生

工艺美术大师冯金玲的瓷艺人生
2023-04-12 15:41:19 来源:中华网江西  

| 野竹风林

初识冯金玲大师便觉她淡定从容、亲切而自然,传统而素雅的着装,身材保持得良好,讲话声音颇有韵味,整个人的气质和她自己笔下的仕女有几分像。看冯金玲大师的工笔仕女图常常会有陶醉其间的感觉,她笔下的仕女一个个肤如凝脂、眉目传情,蓬松乌黑的发髻,或清雅或华丽的妆扮,衣着飘逸,表情柔美,十分动人。

杨先生门下收高徒

冯金玲出生在天津,原名张金玲。父亲淌过枪林弹雨,新中国成立后在铁道部物资部门任局长。16岁时,父亲被划为“黑五类”,备受牵连的姨母、姨父下放到南昌。不得已,张金玲与母亲一起从北京回到天津。为躲避冲击,19岁的张金玲好不情愿地改随姨母姓冯,胆战心惊投奔南昌,在姨母的帮助下,以军属的身份进入南昌工艺美术品厂。一直到她的父亲平反以后,冯金玲的户口本才改回原名张金玲。但朋友们还是喜欢称呼冯金玲这个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修饰过的名字。 

1972年,扎着小辫子、年仅21岁的冯金玲进入南昌工艺美术品厂,她只是想到解决一份工作,没有想到要画画,当时她看到画师们画画就有些紧张,因她没有基础,怕学不会。南昌工艺美术品厂的领导带着她见了杨厚兴先生,扬先生见这位姑娘面带羞涩,一副灵巧的模样,立刻同意收她为学徒,可她起初打了退堂鼓,后来还是厂领导做了工作才答应试试。起初她站在杨先生身边,不敢动笔。后来在杨先生的鼓励下,她开始老老实实地学起来。杨先生对自己的生活、言语、教徒,一举一动都为人师表,非常严谨。冯金玲在他身边自然也就谨慎。其实扬先生外表严肃,却待人十分和气。每逢冯金玲给他拜年,他还会到她家来回礼。后来冯金玲开始画粉彩,杨先生让她坚持画仕女,之后又一直得到冯杰先生的一路指点。从此,她迈入工笔人物画艺术的殿堂,

天道酬勤,自成一家

大凡画过画的人都深知工笔画十分费心力,如果画家没有对艺术的痴情与执着,怕是很难坚持下去。冯金玲为了自己苦苦追寻的艺术梦,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她都在闹市清静一隅,潜心创作,可谓“板凳坐得十年冷”。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画中最古老也是比较难的画种,难就难在画中的每个人物都属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有各自的典型性,画家必须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为了艺术地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人物和特定环境,冯金玲不知读了多少经史、诗词歌赋,请教过多少专家,查阅过多少资料。每一幅画,冯金玲她都要反复琢磨,数易其稿。创作一幅画,她往往要倾注几个月的心血,保持几十天乃至几个月的激情!况且人物画必须补景,她的树石、亭台楼阁、桌凳几案、花卉、鸟虫都下过苦功,给人以和谐精妙的美感,她苦心研究,所刻画的人物、都饱满充实,开朗舒展,亦有空灵感。

营造意境的高手

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是画家审美感悟和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品读冯金玲仕女图,不仅人物优美,画面唯美,引人入胜,而且传情达意,意境深幽。

“明眸动兮传神韵,长袖舞兮起云霓”。冯金玲作品在立意、布局、着墨上都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主攻工笔人物注重从民族文化精神中汲取营养,追求古典绘画特征与现代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

文革时期,冯金玲接触到1903年清代画家孙温的大幅绢本工笔彩绘画册《红楼梦》,她的心顿时被打动,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红楼梦》,萌发了要创作《金陵十二钗》的念头。二十年后,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她创作的《金陵十二钗》以条屏的传统样式将十二美女一一展开,让观者直面体会到这位女工艺美术家的艺术心迹,表达了一个成熟女人在传统意义上对青春少女情愫的怀想。她那精到的笔触,委婉的点染,以及美女们一颦一蹙,玉指卷舒,直白地展示了自己对青春少女情感的注解。意境清新靓丽。随后她又创作了古典名著《西厢记》,把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生描摹得活灵活现。以后创作的《花容月貌彩蝶飞》《春风伴箫声》《惜别》《花容月貌丽人天》《琴棋书画》等作品在全国展会上多次获奖。几十载专业修炼,造就出这位女画家超凡脱俗的绘画风格。成为营造意境的高手。

瓷艺人生,淡然若菊    

画工笔画难度大,周期长,又加上反复刻画人物,十分辛苦。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工笔人物画家已是寥落星辰,作品稀少而濒临消失,以至于中国工笔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大师潘絜兹先生曾大声呼吁救救工笔画。而冯金玲潜心研究探索重彩工笔画40余年,如今,她受聘为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特聘画家,有时她还会为学员授课,把自己毕生积累的工笔技巧传授给学员,她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着这个珍奇画种承上启下的责任。
 收获名利之后的冯金玲其心灵却依然宁静,她并不囿于各种浮华虚幻的时尚。她只爱将自己关在小屋子里,用笔在瓷上低吟浅唱,独享一段简单而又富丽的时光。冯金玲为人朴素谦和,接人待物以情为重,她从艺40余年,总是把对艺术的激情和工笔技法默默地倾注于瓷上,她远离浊世尘嚣,像是百花园中的一朵菊花,只是默默地散发着自己淡淡的芳香。




微信图片_20230404105949.jpg


冯金玲简介

冯金玲、原各张金玲,一九五一年生于天津,一九七二年开始师从中国首批工艺美术大师杨厚兴先生,学习瓷板肖像画及古典人物画、之后一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杰老师指导。其间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进修得到名师专家指教,积累了陶瓷艺术知识和制作工艺实践经验,擅长瓷上传统粉彩绘制,新彩及釉下青花绘制。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瓷板画南昌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首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2010年11月被聘为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特聘画家及客座教授。

1999年两幅瓷板画被省博物馆收藏、《迎新中国三十五周年》创作绘制的大型粉彩薄胎瓶送京展,曾由中央电视台新闻报导,作品多次获省级、国家级金、银奖,江西省、南昌市、中央电视台均有报道。发表论文《我看工笔绘画》《浅谈中国画的形神关系》巜从陶瓷艺术发展谈谈中国画与瓷上绘画》巜反思工艺美术的媚俗现象》等。2010年创作的《四季美女》瓷板画入选上海世博会江西馆的展览,并获邀与冯杰大师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向世界游客展示瓷板画的魅力。

作品欣赏

关键词:冯金玲,工艺美术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