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江西
江西风情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江西频道首页 > 中华文化 >

借力艺术拥抱数字 江西“红”破壁出圈

借力艺术拥抱数字 江西“红”破壁出圈
2023-03-17 17:11:02 来源:中华网江西  

《长征第一渡》剧照。李承阳 摄

《长征第一渡》剧照。李承阳 摄

近年来,江西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借力艺术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拥抱数字技术,让红色文化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受到年轻人追捧;发力红色培训,让游客睹物思人、涤荡心灵,使红色文化在“圈粉”游客特别是青年游客群体的同时,也圈住了青年人的心。

用艺术注释让红色文化火起来

“看了这部剧,让我从开头哭到结束,非常震撼。”

“看到舞台上烈士名单出来的时候,我的眼泪哗一下就流出来了。”

“节目的最后,当年老的英姑问,’有你们等着的人吗?’我差点想大声喊出来,有!整部剧泪一直没停。”

这是3月13日晚,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们,在观看了一场实景舞台剧试演之后的肺腑之言。

这部让讲解员们赞不绝口的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名叫《长征第一渡》。剧中既有波澜壮阔的长征故事,也浸润着亲情、爱情、友情。

在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钟小武看来,这部剧是一次用舞台艺术讲好红色故事的成功尝试。“用艺术的张力为红色文化写下新的时代注解,更容易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钟小武说。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有石头哎,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痛在老妹的心那头。”

近日,停演了3年后,井冈山红军剧场内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恢复演出。每当结尾的这段《十送红军》悠扬的旋律响起,都会让不少观众泪眼婆娑,久久不愿离去。

今年56岁的严瑞华是《井冈山》中团长的扮演者。说是扮演者,其实也不用化妆,穿上红军服装就可以上场了。

在演出中,严瑞华共出现4次,每一次演出他都尽心尽力。从41岁演到56岁,严瑞华说每次演出都有新的收获。

“我的外公是红军烈士,外公的弟弟也是红军,还走过长征,小时候经常听他给我讲革命故事。每次演出他们的故事都是一次新的教育,都会让我感动不已。”严瑞华说。

《井冈山》有500余名演员,除了一名特聘演员之外,都来自周围的村庄,大多像严瑞华一样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本色出演,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备受感动和教育。

党史专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饶道良认为,《井冈山》之所以常演不衰,持续十多年受人追捧,除了它用声光电等现代艺术手段呈现外,跟演员本色出演也分不开。

“让观众在红军后代的叙述中走进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感人至深。”饶道良说。

如今,白天看史迹,晚上看演出已经成为游客到井冈山来的行程“标配”。

“《井冈山》自2008年10月1日在井冈山正式公演以来,已经成为井冈山旅游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到目前,《井冈山》共演出2000多场,观众达数百万人次。”红军剧院经理廖梅琴说。

拥抱数字化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互联网时代,如何让红色文化“圈粉”青年,如何让红色文化与年轻人的心贴得更紧?

今年1月份,人民网和吉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启动了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数字化行动。启动仪式当天,“同上一堂思政课”直播节目也同时“开讲”,吸引了江西数万青年学子一同观看。

关键词:红色文化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