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竹风林
安义县东邻南昌市湾里区,南接高安县,东南与新建县交界,西南与奉新相连,西北与靖安县接壤,江北与永修毗邻。安义自古商道发达,明朝安义为“龙津驿”。这里是奉新、靖安、武陵各县客商通往南昌、吴城镇的必经之路。安义人民风淳朴、勤劳智慧,创造性强,位于安义县城潦河南岸的板溪邹氏兄弟,继承了传统的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并以此为基础,独创了书法匾额雕刻平面白文“钩”形刀法。
自明朝中叶以来,安义板溪邹家以匾额书法雕刻而闻名。匾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融入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展现了真挚的民族精神。是标志性建筑、士大府第、升官晋级、堂馆店铺、金榜题名、婚寿喜庆、文人雅士斋堂不可缺少的艺术珍品,它不仅能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艺术品位,更能体现人们的文化修养,还给人以厚德明理、诚信遵规、务实锐进的教育作用。安义毗邻南昌和古镇吴城,潦河流经而过入鄱阳湖,为邹家匾额雕刻艺术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邹家匾额不仅为当地人珍爱,而且销往全国各地,据传,邹家匾额在前清时期江南享有盛名。现存邹氏匾额有千年古村罗田“四大府第”四字堂匾“启绪堂”和千年古村赤石进士第四字寿匾:“萱阁郗龄”,雕刻十分精湛,为传统匾额上品。
邹双印、邹双勇两兄弟自幼承父亲学习匾额书法雕刻技艺。父亲先教他们书法、绘画、篆刻,以及在木板上刻直线、弧线、圆圈,有了基础后又教他们选板材、雕刻书法、设计制作匾额边框、油漆、彩绘等工艺。
七十年代末,由于书法和纹饰资料缺乏,父亲带他哥俩六年时间到民间搜集资料,在全国各地拓印有品位的匾额、碑文、摩崖石刻、楹联、图纹等达3000多幅。有了这些珍贵的资料,我和哥哥双印将深入学习和研究,并精选珍品临摹雕刻。在传承中创新更赋予匾额雕刻艺术的生命力。为适合现代建筑装饰和人们的审美要求,他俩对匾额的书法内容、造型、用材、雕刻技法、装潢进行了创新。尤其是所创的平面白文钩形刀法,能把书法作品的形、神、意、势表现的淋漓尽致,“动态书法”雕刻因此产生,对推动匾额书法雕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书法作品内容上,精选历代书法名家传世珍品,改变了传统匾额为四字匾额的现象;在立体造型用材上,精选品位高雅的生态根兜,改变了过去单一平板书法雕刻;在平面造型上,开发了以福、禄、寿、喜寓意图纹雕刻花格框架的圆形、方形、扇形、自然形等丰富的精品挂件匾额;在匾额色面上,注重原生态纹色用蜂蜡上光,一改数百年来表面上有色油漆的方法;在书法雕刻刀法上,独创“动态书法雕刻”平面白纹“钩形”刀法工艺,改变了传统“V”形书法雕刻滞板和“V”形书法雕刻槽内较暗而缺少美感的现象。
为把匾额技艺传承下去,1985年开始他俩带青年教师和学生为徒,到1999年,在自己执教的学校开办匾额书法雕刻、版画、宣纸刻画、蛋壳雕刻科目的特色教育班,培养了大批青年教师和学生,推动了当地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2009年被南昌技师学院,聘为匾额书法雕刻教师,开设选修专业课。2012年7月4日,经南昌人劳局批准,建立“南昌技师学院邹氏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大师工作室”,现已按非遗传承要求传艺。目前,匾额雕刻技艺已形成当地的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对外交往的文化名片。